编者按:本文来源自创业邦专栏艾问人物。
戏里的张小敬救得了长安,戏外的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却救不了它的投资人——印纪传媒。
9月12日,因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1元,印纪传媒正式停牌,等待他们的将是深交所有关能否继续上市的 “生死判决”。
从左至右为丹·密茨、吴冰、肖文革
此前,久未露面的印纪传媒董事长吴冰还特意通过媒体强调:“无论如何,自己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刻,绝对不会放弃,更不会跑路。”话说的很壮烈,只是从早已身揣美国国籍多年的吴冰口中说出,有多少人相信,就不得而知了。
两年多的时间,一家曾力压华谊、光线,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的龙头企业,走到如今这般田地,期间都经历了什么?坍塌得如此迅速,背后究竟是行业的缩影还是资本的游戏?
艾问:坚决不做先烈?
说起印纪传媒的发家,离不开“关系”二字。1993年,出身于军人家庭又曾在政府和部队工作过的肖文革结识了人称“三爷”的韩三平。凭借着韩三平在电影圈的关系,肖文革又陆续结交了葛优、冯小刚等电影明星,为日后自己进军影视行业奠定了基础。
与此同时,作为八十年代的全国体操冠军,退役后的吴冰自打担任了成龙电影里的武术替身后,3年内接连拍了15部电影,成了香港红极一时的“女武星”。也正是在香港发展的这段时间,吴冰结交了美国导演丹·密茨。
作为一名地道的“中国通”,丹·密茨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:“在中国,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关系加实力”。当年与吴冰结识后,丹·密茨只身来到北京,试图进军中国市场,差的就是关系和人脉。
因此,与肖文革的结识也就在情理之中。三人对于进军传媒业的想法一拍即合,旋即成立了一家名叫“DMG”的国际传媒公司,而公司的中文名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“印纪传媒”。此后,肖文革在媒体前,也将自己这个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改称“肖文阁”。
尽管肖文阁本人在电影行业人脉深厚,但在“铁三角”看来,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空间有限,而且还有审查制度带来的政策风险,三人约定:宁可不做中国电影的先锋,也坚决不做中国电影的先烈。
所以,创业初期的印纪传媒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广告和公关行业,并且做的也是有模有样,像宝马、奥迪、耐克等知名企业都曾是印纪传媒的客户。自身也是斩获包括美国Summit广告大奖、戛纳广告金奖等多项业内知名大奖。
直到2009年,印纪传媒进军电影行业的时机终于来了。9月,国务院颁布了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》,明确提出将影视制作行业列为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同年,中国电影院达到了5000块放映屏幕,肖文阁判断,中国电影市场化规模达到一个新的临界点,是未来观影需求高速增长的重要标志。
与此同时,这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,韩三平和他的中影集团正在积极筹备献礼片《建国大业》。借此机会,肖文阁找到韩三平,直言自己不仅能在资金上提供支持,更能在宣发等商业层面给予帮助。
后来也就如人们所知道的,印纪传媒不仅成为《建国大业》的投资人,连肖文阁本人也成了国民陆军司令何应钦的扮演者。从结果上看,主旋律电影加商业化宣传,第一次便大获成功。4.5亿的票房收入成了当年的冠军,印纪传媒自然是赚到盆满钵满。
随后,印纪传媒开始在电影市场大踏步的前进,2010年,投资拍摄了《杜拉拉升职记》,2011年又出品了中美合拍电影《环形使者》都获得了市场上的成功。但对于肖文阁和他的印纪传媒来说,还远远不够。
艾问:春江水暖鸭先知?
2013年,印纪传媒与漫威合作拍摄的《钢铁侠3》在国内正式上映,随即收获了7.54亿元的国内票房,位列当年国内票房榜亚军。据悉,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投资,此次印纪传媒直接参与了《钢铁侠3》的策划、剧本、投资、拍摄等多个环节。
艾问(iask-media.com)查阅公开数据发现,2013年印纪传媒净利润达到2.76亿,相较于2012年的1022万,直接翻了25倍还多。为了进一步的发展,此时的肖文阁开始谋求上市的可能。
2014年,停牌半年的四川高金食品披露重组方案,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引入印纪传媒。当时恰逢A股那波牛市的起点,借壳上市、炒估值,人人都想趁机大赚一笔。借此东风,复牌后的“高金食品”一连7个涨停,其中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持有高金食品约78%股份的肖文阁,相比之下,昔日的铁三角,吴冰一股不持,丹·密茨则是选择退回美国。
不过,印纪传媒的借壳上市直到今天也是充满了争议。据媒体报道,当时高金食品对于印纪传媒的估价高达60亿元,刷新A股传媒类企业的并购记录。此外,印纪传媒还进行了业绩承诺:2014-2016年,印纪传媒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.3亿、5.58亿、7.19亿。若完不成将进行利润补偿义务。
艾问(iask-media.com)查阅2014-2016印纪传媒年报发现,这三年印纪传媒的净利润分别为4.36亿,5.74亿,7.31亿,如此精准的完成,像极了大学生考试,60分万岁,多一分浪费。
话虽如此,局外人也只能通过财报来了解公司,实打实的增长毕竟是事实。随着印纪传媒的迅速崛起,肖文阁也走上人生巅峰。2016年肖文阁以215亿元的身价入选胡润中国富豪榜,排名第103位。
相比于肖文阁的春风得意,印纪传媒的内部却在悄悄生变:2016年4月19日,印纪传媒发布公告称,因个人原因,付艳女士辞去公司董事、财务总监、战略委员会委员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。
10月14日,独董辛茂荀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、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、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。印纪传媒在公告中表示,此时独董中已没有会计专业人士。
一个月后,印纪传媒再发公告,宣布更换已连续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多年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。几乎同一时间,证券事务代表韩洪龙宣布辞职。随后,独董王宝英、董事会秘书李荣强也先后因个人原因辞职。
大批高管离职把印纪传媒推到了风口浪尖,而印纪传媒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是令人咋舌:选择让吴冰一人身兼董事长、总经理、财务总监、董秘四职。
作为一家拥有600多名员工的上市公司,担任以上哪个职位都绝非易事,更何况一人身兼四职。当时就有人在怀疑到底是没人能干,还是没人敢干?
艾问:树倒猢狲散?
事实上,自打当年印纪传媒压线完成3年的净利润承诺后,就有媒体质疑其涉嫌财务造假。加上之前大批与财务相关的高管离职,却没人继位更加印证了这一说法。
况且艾问(iask-media.com)查阅2017年一季报发现,印纪传媒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.1%,净利润增速也从过去3年的20%以上下滑到13.91%。刚履行完承诺就玩业绩变脸,二级市场的反应可想而知。
文章相关词:"
肖文革 传媒 创业故事 失败 创业失败 "
微信扫扫进入手机页分享给好友